??? 為切實筑牢藥品安全防線,提升宣傳覆蓋面與實效性,義烏市立足本地“外向型經濟集聚、商貿場景多元、中外人口交融”的核心特色,突破傳統宣傳模式局限,以“多語種破壁壘、專業化建機制、場景化強滲透”為創新路徑,推動藥品安全知識從“單向傳播”轉向“精準觸達”,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用藥安全防護網絡,有效提升了國內外群眾藥品安全意識,推動形成社會共治良好格局。
??? 一、聚焦“無國界”傳播,多語種科普破解外向型城市宣傳痛點。針對義烏外商、外籍常住人口超10萬的特點,重點解決“語言不通導致知識傳遞斷層”的問題,制作中、英、韓三語種宣傳物料,以“圖文對照+風險點加粗標注”形式,詳解藥品真偽鑒別等內容,覆蓋“采購商—外籍居民—外貿從業者”三類群體;在國際商貿城、涉外社區等重點區域設置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設立藥品安全宣傳咨詢臺,發放多語言宣傳資料,現場講解藥品真假鑒別、防范假藥等知識,累計服務中外人士超670 人次。
??? 二、構建“專業化”隊伍,“義藥安”宣講團夯實長效科普基礎。突破“單次活動式宣傳”瓶頸,首創兼具“專業性+本土化”的宣傳團隊,組建“義藥安”藥品安全社會宣傳團,廣泛吸納行業專家、執業藥師等具備專業背景的社會熱心人士加入,簽訂《志愿服務承諾書》并制定《宣傳服務公約》,明確“進社區、進企業”的常態化服務機制;創新“宣傳+調研”雙職能,宣講團在開展知識普及的同時,同步收集群眾反映的“過期藥品處置”“藥品虛假宣傳”等問題,形成民生訴求臺賬并推動解決問題,搭建“監管部門—?群眾”的雙向溝通橋梁。
??? 三、深耕“場景化”滲透,精準匹配義烏商貿與民生特色場景。圍繞義烏“商貿地標多、民生場景活”的特點,打造“5大特色宣傳場景”,實現“哪里有需求,宣傳到哪里”。國際商貿城“擺攤服務”,在一區、五區等人流量密集區域設點,結合外商采購需求,重點講解“藥品真偽辨別”“常見用藥誤區”等,發放多語種手冊600余份;三挺路夜市“互動體驗”,采用“漫畫版用藥手冊+知識競答”形式,吸引市民與游客參與,熱門話題聚焦“兒童與成人藥品劑量區分”“老人慢性病用藥漏服處理”,現場參與人數超730人;科普基地“實操教學”:聯動鴻語醫療器械科普基地(9月4日開放)、三溪堂省級藥品科普基地(9月5日活動),開展“家庭藥箱搭配實操”“真假野山參實物對比”“秋季養生代茶飲制作”等體驗式活動,市民可親手操作“失效血糖儀檢測”“過期藥品分類回收”,累計接待群眾 520 余人;校園“家校聯動”,走進稠城一小、尚陽小學、狀元里等學校,開設“藥品安全小課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科普“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區別”“兒童化妝品選購要點”等知識,指導學生識別藥品包裝關鍵標識。通過發放《安全用藥指南》,鼓勵學生擔任“家庭用藥宣傳員”,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的傳播效果,累計覆蓋師生超1530 人;企業“法規宣講”:針對義烏藥品零售企業、醫療器械經營單位,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最新修訂內容及“三小”整治、“清源”行動等專項行動要求,開展“合規經營警示教育會”,重點講解“處方藥憑處方銷售”“進貨查驗記錄保存”等監管要求,覆蓋企業1180 家,強化“主體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