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8年綜合醫改重點工作及任務清單》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月27日
2018年綜合醫改重點工作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求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三醫聯動”,圍繞“鞏固、完善、創新”的工作思路,突出轉機制、促規范、建秩序、抓監管4個重點,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一、鞏固現有醫改成果
對近年來改革成型的有效做法,持續鞏固完善,全面推廣實施,筑牢安徽醫改樣板,講好安徽醫改故事。
(一)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水平,構建具有安徽特色的農村分級診療新模式。
1.推廣縣域醫共體建設天長模式,實行醫保基金按人頭總額預算包干支付,實現全省縣(市、區)全覆蓋;前三批試點縣每縣至少建成1個人財物統一管理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醫共體建設。
2.整合縣鄉兩級藥品采購平臺,建設醫共體中心藥房,完善縣鄉村一體化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3.建設縣域健康信息平臺,確保實現緊密型醫共體內診療信息聯通共享。
(二)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
4.精心組織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民生工程項目,推廣定遠縣農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根據群眾健康需求,科學設計服務包,合理確定價格,將符合規定的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費納入醫保報銷。落實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收入分配不計入績效工資總額的政策。加強管理與督查考核,不斷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率和服務質量。
(三)進一步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5.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藥品耗材采購“兩票制”,實施新一輪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繼續開展聯合帶量采購,積極參與“滬蘇浙皖閩”四省一市藥品耗材聯合采購,進一步降低藥品耗材價格。
6.制定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貨款第三方統一支付辦法,優化醫保資金結付流程,減少藥品流通企業財務成本,保障藥品供應及群眾用藥需求。
(四)鞏固臨床路徑管理+按病種付費,實現公立醫院有效控費提質。
7.鞏固縣級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成效,覆蓋150個以上病種;推進省、市級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開展病種病例雙考評,規范診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8.繼續推進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按病種付費,擴大病種范圍,提高執行率,其中:新農合達到150個病種50%執行率,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達到100個病種30%執行率,合肥、蚌埠、滁州3個試點市達到150個病種40%執行率。
9.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覆蓋13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對應的15個門診優勢病種、10個住院優勢病種。
(五)實施“雙十雙百”工程,構筑學科人才高地。
10.建立高層次醫學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引進培養10名具有國內先進技術水平的“領軍人才”。推動10所醫院提質升級,實施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推動5家省級醫院打造國家級特色學科群;開展區域醫療中心縣級醫院等級創建,推動5家縣級醫院達到三級綜合性醫院水平。
11.培養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服務優質、群眾贊揚的高端人才,評選100名“江淮名醫”。培養扎根農村、醫術精良的鄉鎮衛生院骨干醫師,評選100名“徽鄉名醫”。
(六)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12.制定我省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意見,探索在公立醫院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徑,以黨建促院建。
13.貫徹落實我省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落實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總會計師由同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委派,促進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
14.開展公立醫院人文關懷行動,建設醫患共同體,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各市至少選擇1家公立醫院、其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至少選擇1個科室開展人文關懷創建活動。
15.省、市和有管理權限的縣,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優化醫療服務價格,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充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二、完善試點改革措施
對已開展的試點工作,及時總結、不斷完善,適時全面推開,擴大改革成效。
(七)深化醫保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成熟模式。
16.按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醫療保障管理體制。督導合肥、蚌埠、滁州市加快推進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盡快形成成熟模式。
17.制定全省統一的醫保業務系統平臺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合肥、蚌埠、滁州市醫保業務系統建設。
(八)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推進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業務試點。
18.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目錄,制定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醫療服務項目目錄。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待遇,制定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補償指導方案。
19.指導督促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業務試點,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引入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業務,探索建立基本醫保經辦管理新機制。
(九)完善高年資護士轉崗社區試點,打造可復制可推廣樣板。
20.總結推廣合肥、蚌埠、蕪湖市試點經驗,完善執業、價格和醫保等配套政策,選派高年資護士到社區工作,重點圍繞“三人”(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四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腦卒中康復),轉變服務模式,拓展護士職業空間。
(十)完善“縣管鄉用”機制,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薄弱和人才匱乏問題。
21.強化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衛生計生等部門政策協同,全面推行“縣管鄉用”人才管理機制。鼓勵有條件地區探索實行基層醫務人員“鄉聘村用”。
22.實施村醫培訓培養計劃,優先培養貧困縣村醫;加強貧困地區公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貧困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鞏固健康脫貧成果。
23.制定我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培養1000名全科醫生。
(十一)完善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24.全面推開“編制周轉池”制度,核定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周轉池編制。落實養老保險、崗位設置、職稱評審等配套政策。
25.堅持“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體現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加快推行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探索實行高層次人才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十二)加強三方合作共建,推進中國科大附一院建設與發展。
26.落實省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學院三方合作共建意見,全力支持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發展,努力探索科學高效的合作模式和運行機制,積極創建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
(十三)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提升智能化水平。
27.制定安徽省智慧醫院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建設規范和評價標準,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全省遠程醫療信息系統,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實現縣鄉遠程醫療全覆蓋。加快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指導督促合肥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項目建設。
28.推進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智醫助手)實施,開展縣域智慧醫療建設試點,適時總結推廣。依托安徽醫療便民服務平臺,提供智能導診、預約掛號、網上支付、雙向轉診、慢病管理等全省統一的“互聯網+健康”服務。
(十四)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29.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強化項目跟蹤和資金配套,打造國家級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平臺。探索建立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十大皖藥”品牌。支持亳州市打造中藥之都,推進九華山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
(十五)實施世界銀行醫改促進項目,助力我省綜合醫改新突破。
30.用好世行醫改促進項目貸款,借鑒國際先進理念,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建成一批世行貸款醫改示范項目。實施高血壓防治綜合管理項目,建立慢病防控新模式。
三、創新解決新的難題
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共性突出問題,積極探索創新,力求打造全省可推廣、全國可借鑒新模式。
(十六)探索建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實現醫聯體建設新突破。
31.指導銅陵市開展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整合醫療預防資源,健全利益分配機制,支持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打造責任、利益、服務、管理共同體。
(十七)探索建立對公共衛生機構的考核激勵新機制,盤活醫療衛生資源。
32.針對婦幼保健機構、血站、傳染病防治機構、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機制不活、工作積極性不高、人力資源開發不足的問題,探索建立績效考核與政策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激活內生動力。
(十八)探索藥師下臨床,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33.在省屬三甲公立醫院和合肥、蚌埠、滁州3個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市三級公立醫院,開展藥師下臨床(病房)試點,促進臨床合理用藥,降低不合理費用。
(十九)探索建立綜合監管體系,促進醫療機構管理合法合理。
34.制定并實施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基本醫保參保方、醫療藥品服務提供方、醫保經辦方行為,保障醫保基金安全,維護參保人員合法權益。
35.全面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建立健全激勵與懲處并重機制,落實《安徽省醫療衛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收受商業賄賂處理辦法(試行)》,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基于唯一執業代碼的醫務人員誠信行醫記錄檔案,規范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執業行為。
36.完善醫療服務綜合監管平臺建設,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創新執法監管手段,實現機構、人員、診療科目“三合法”,促進檢查、用藥、收費“三合理”。
四、保障改革任務落實
(二十)認真落實保障措施,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37.制定綜合醫改成效評價辦法,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獎補資金分配掛鉤,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定性和定量、日常監測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適時對醫改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和通報,對工作落后市、縣人民政府負責人實行約談。
38.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全面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及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細化落實對中醫院等專科醫院投入傾斜政策,推動建立公立醫院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補償的新機制。
39.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大醫改政策和成效宣傳力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群眾合理預期,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和良好的改革環境。
40.各市、縣人民政府把綜合醫改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內容,加大推進力度;省有關部門立足職能,加大對綜合醫改的支持力度,建立縱向、橫向聯動機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2018年綜合醫改任務清單
|
序號
|
重點
工作
|
目標任務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完成時間
|
|
一、鞏固成果類
|
|
1
|
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水平,構建具有安徽特色的農村分級診療新模式
|
實現全省縣(市、區)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財政廳
省中醫藥管理局
|
9月
|
|
前三批試點縣每縣至少建成1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
12月
|
|
整合縣鄉兩級藥品采購平臺
|
10月
|
|
建設緊密型醫共體中心藥房
|
12月
|
|
建設縣域健康信息平臺,確保實現緊密型醫共體內診療信息聯通共享
|
12月
|
|
2
|
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
|
推廣定遠縣農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將符合規定的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費納入醫保報銷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物價局
省財政廳
|
9月
|
|
2
|
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
|
科學設計服務包,合理制定有償簽約服務包價格
|
省物價局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落實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收入分配不計入績效工資總額的政策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醫改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
6月
|
|
3
|
進一步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
完善藥品耗材采購“兩票制”
|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財政廳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8月
|
|
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實施新一輪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繼續開展聯合帶量采購,參與“滬蘇浙皖閩”四省一市藥品耗材聯合采購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10月
|
|
制定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貨款第三方統一支付辦法
|
省醫保辦
|
省醫改辦
省財政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12月
|
|
4
|
鞏固臨床路徑管理+按病種付費,
實現公立醫院有效控費提質
|
鞏固縣級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成效,覆蓋150個以上病種;推進省、市級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開展病種病例雙考評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物價局
省中醫藥管理局
|
12月
|
|
新農合按病種付費達到150個病種50%執行率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保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按病種付費達到100個病種30%執行率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
12月
|
|
合肥、蚌埠、滁州3個試點市按病種付費達到150個病種40%執行率
|
省醫保辦
|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合肥市、蚌埠市、滁州市人民政府
|
12月
|
|
推動13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對應的15個門診優勢病種、10個住院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
|
省醫保辦
|
省醫改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中醫藥管理局
|
12月
|
|
5
|
實施“雙十雙百”工程,構筑學科人才高地
|
引進培養10名具有國內先進技術水平的“領軍人才”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編辦
|
12月
|
|
推動5家省級醫院實施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
|
省發展改革委
|
省財政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教育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5
|
實施“雙十雙百”工程,構筑學科人才高地
|
推動5家縣級醫院達到三級綜合性醫院水平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省物價局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評選100名“江淮名醫”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編辦
省財政廳
|
8月
|
|
評選100名?“徽鄉名醫”
|
12月
|
|
6
|
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
制定我省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意見
|
省醫改辦
|
省委組織部
省衛生計生委
省教育廳
省編辦
|
10月
|
|
貫徹落實我省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
5月
|
|
開展公立醫院人文關懷行動,各市至少選擇1家公立醫院、其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要至少選擇1個科室開展人文關懷創建活動
|
省醫改辦
省教育廳
省民政廳
|
12月
|
|
落實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總會計師由同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委派
|
省財政廳
省教育廳
省編辦
|
12月
|
|
省、市和有管理權限的縣進一步調整優化醫療服務價格,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
省物價局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財政廳
省中醫藥管理局
|
市縣6月省級12月
|
|
二、完善措施類
|
|
7
|
深化醫保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成熟模式
|
按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醫療保障管理體制
|
省編辦
|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民政廳
省物價局
省地稅局
省財政廳
|
12月
|
|
制定全省統一的醫保業務系統平臺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合肥、蚌埠、滁州市醫保業務系統建設
|
省醫保辦
|
省醫改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
12月
|
|
8
|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推進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業務試點
|
制定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
6月
|
|
制定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項目目錄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保辦
省物價局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6月
|
|
制定安徽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補償指導方案
|
省醫保辦
|
省醫改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安徽保監局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9月
|
|
指導督促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業務試點,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引入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業務
|
12月
|
|
9
|
完善高年資護士轉崗社區試點,打造可復制可推廣樣板
|
總結推廣合肥、蚌埠、蕪湖市試點經驗,選派高年資護士到社區工作
|
省醫改辦
|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物價局
省財政廳
|
6月
|
|
完善試點地區執業、價格和醫保等配套政策
|
12月
|
|
10
|
完善“縣管鄉用”機制,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薄弱和人才匱乏問題
|
強化部門政策協同,全面推行“縣管鄉用”人才管理機制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編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
9月
|
|
加強貧困地區公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貧困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省發展改革委
|
各市、縣人民政府
省財政廳
省衛生計生委
|
12月
|
|
實施村醫培訓培養計劃,優先培養貧困縣村醫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教育廳
省財政廳
|
12月
|
|
制定安徽省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培養1000名全科醫生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財政廳
省編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發展改革委
省教育廳
|
12月
|
|
11
|
完善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
全面推開“編制周轉池”制度,核定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周轉池編制
|
省編辦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
8月
|
|
落實養老保險、崗位設置、職稱評審等配套政策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編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
12月
|
|
堅持“兩個允許”,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體現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醫改辦
省財政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編辦
|
12月
|
|
加快推行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探索實行高層次人才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12
|
加強三方合作共建,推進中國科大附一院建設與發展
|
落實省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學院三方合作共建意見,強化政策保障和支持
|
省衛生計生委
|
中科大
省委組織部
省財政廳
省編辦
省教育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13
|
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提升智能化水平
|
制定安徽省智慧醫院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建設規范和評價標準,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省科技廳
|
12月
|
|
搭建全省遠程醫療信息系統,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實現縣鄉遠程醫療全覆蓋
|
|
加快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指導督促合肥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項目建設
|
|
推進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智醫助手)實施,開展縣域智慧醫療建設試點,適時總結推廣
|
|
積極開展信息惠民,提供全省統一的“互聯網+健康”服務
|
|
14
|
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
支持亳州市打造中藥之都,推進九華山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
|
省衛生計生委
(省中醫藥管理局)
|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省旅游發展委
|
12月
|
|
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強化項目跟蹤和資金配套,打造國家級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平臺
|
省衛生計生委
(省中醫藥管理局)
|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
12月
|
|
探索建立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十大皖藥”品牌
|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省衛生計生委
省中醫藥管理局
|
12月
|
|
15
|
實施世界銀行醫改促進項目,助力我省綜合醫改新突破
|
借鑒國際先進理念,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建成一批世行貸款醫改示范項目
|
省醫改辦
|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省衛生計生委
|
9月
|
|
實施高血壓防治綜合管理項目
|
12月
|
|
三、探索創新類
|
|
16
|
探索建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實現醫聯體建設新突破
|
開展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打造責任、利益、服務、管理共同體
|
銅陵市人民政府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財政廳
|
8月
|
|
17
|
探索建立對公共衛生機構的考核激勵新機制,盤活醫療衛生資源
|
探索建立對婦幼保健機構、血站、傳染病防治機構、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的績效考核與政策激勵機制
|
省編辦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0月
|
|
18
|
探索藥師下臨床,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
在省屬三甲公立醫院和合肥、蚌埠、滁州3個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市三級公立醫院,開展藥師下臨床(病房)試點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7月
|
|
19
|
探索建立綜合監管體系,促進醫療機構管理合法合理
|
制定并實施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
省法制辦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衛生計生委
|
5月
|
|
建立基于唯一執業代碼的醫務人員誠信行醫記錄檔案,規范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執業行為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醫改辦
省醫保辦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建立健全激勵與懲處并重機制,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
|
9月
|
|
創新信息化執法監管手段,實現機構、人員、診療科目“三合法”,促進檢查、用藥、收費“三合理”
|
12月
|
|
四、保障落實類
|
|
20
|
認真落實保障措施,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
制定綜合醫改成效評價辦法,適時對醫改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和通報
|
省醫改辦
|
省醫保辦
省衛生計生委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月
|
|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全面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細化落實對中醫院等專科醫院投入傾斜政策,推動建立公立醫院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補償的新機制
|
省財政廳
|
省發展改革委
省衛生計生委
省物價局
|
12月
|
|
加強醫改政策和成效宣傳
|
省衛生計生委
|
省委宣傳部
|
12月
|
|
各市、縣人民政府把綜合醫改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內容,加大推進力度;省有關部門立足職能,加大對綜合醫改的支持力度,建立縱向、橫向聯動機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
省醫改辦
|
各市、縣人民政府
省醫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
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