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我省醫聯體規范有序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更好的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 號)和《關于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28 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的部署,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理順雙向轉診流程為重點,不斷完善醫聯體的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助力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落實政府規劃、指導、協調、監管、宣傳等職能,以城市和縣域為重點,根據區域醫療資源結構布局和群眾健康需求,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兼顧既往形成的合作關系,統籌推進醫聯體的建設和發展。
堅持合理布局。醫聯體的組建要根據各地行政區域設置、服務人口、醫療資源總量等情況合理配置,發揮規劃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中宏觀調控作用,以帶動優質醫療資源整合和縱向流動,解決區域間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
堅持防治結合。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充分吸納康復、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為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建立牽頭醫院負總責、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分工負責、防治康協同機制。
堅持質量優先。把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放在首位,認真貫徹落實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規范,確保患者安全。強化醫聯體內質量管理,將對單一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監管轉變為對醫聯體的醫療質量監管,逐步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三、規劃目標
2019年1月,各地要按照本規劃要求完成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網格化全覆蓋。三級醫院要充分發揮臨床重點專科優勢,以專科協助為紐帶,促進縣醫院專科能力提升。建立覆蓋80 個縣(市、區)的基層遠程醫療服務系統,提升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各地要加大探索實行“醫保總額管理、結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擔”的醫保支付方式,總結成功經驗,引導醫聯體內部初步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轉診機制。
到2020年,全省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全部參與醫聯體,逐步形成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通過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
四、總體布局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根據醫療服務需求科學規劃、布局醫聯體。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以規劃為主,主要發揮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的牽頭作用。組建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要充分調動醫療機構積極性,重點發揮三級醫院專科優勢,輻射和帶動區域內、區域間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和醫療服務同質化。各地在規劃布局醫聯體過程中,要將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納入醫聯體,對于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也可以牽頭組建醫聯體。三級醫院和康復、護理等慢性病醫療機構可以跨網格提供服務,檢查檢驗、消毒供應、特殊臨床專科技術等可以區域內資源共享。
(一)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在設區的城市市轄區內,綜合考慮城市醫院所在區域隸屬關系、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因素,將服務區域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個醫療集團負責。每個醫療集團由三級醫院或者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院、專科康復機構等組建城市醫療集團。深入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探索支援醫院與受援醫院跨區域組建醫療集團,通過整體托管、科室統管、省縣學科共建等多種形式,推動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提高受援地區醫療服務技術水平。
(二)組建縣域醫共體。以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建立縣域醫共體。各地要根據規劃要求,對縣域內醫療資源合理布局,將每個鄉鎮和行政村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分區包段,每個網格由一個醫共體負責。探索組建縣域醫療集團,以縣域為單位,縣級醫院牽頭,將轄區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整合,組建一個獨立法人醫療集團,對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等實行統一管理,實行理事會治理機制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三)推進專科聯盟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優勢,重點推進腫瘤、心血管、腦血管、呼吸、感染性疾病、重大傳染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兒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醫療資源的專科聯盟建設,以專科協作為紐帶,強弱項、補短板,促進專科整體能力提升。原則上省級專科聯盟優先由省級專科醫院牽頭組建,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或省級醫學領先學科的醫院可優先組建,市域專科聯盟參照上述原則進行組建。牽頭單位在組建專科聯盟時應注重資源下沉及基層能力提升,重點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不應過分追求成員單位數量。
(四)加快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搭建全省遠程醫療服務平臺,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省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并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到2020年力爭建立覆蓋省、市、縣、鄉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下沉,重點發展面向邊遠、貧困地區的遠程醫療協作網,確保實現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遠程醫療全覆蓋。要充分發揮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作用,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制定出臺遠程醫療收費、報銷等相關政策,促進遠程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
五、組織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工作的重要性,以滿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為出發點,服務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局。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在2019 年1 月底前完成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規劃,以及醫聯體網格化全覆蓋,并報省衛生健康委備案。各地要統籌協調醫保支付、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人事薪酬、財政投入等配套政策,促進醫聯體建設和遠程醫療服務發展。
(二)加強績效考核。建立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對規劃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評估,加強對重點工作跟蹤和督導,建立工作督查考核通報制度,及時掌握醫聯體建設工作推進情況,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省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醫聯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綜合考核,逐步建立與績效考核相掛鉤的獎懲制度。
(三)加強輿論引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及時總結有關工作經驗和成果,推廣有益經驗。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相關政策,加強典型宣傳,展示工作成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引導形成有序就醫的分級診療格局。